• 我们能做什么

    厂家印刷

    专版印刷、精心制作

  • 我们能做什么

    免费设计

    精心设计、满意为止

  • 我们能做什么

    送货上门

    满500送货上门

头部小电话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

0371-63898886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厂展示

工厂展示

工厂展示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题跋全国巡展” 在天津美术馆开展

来源:ayx爱游戏官网    发布时间:2024-03-13 13:20:17

  网讯2019年6月2日下午,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潍坊市美术馆、潍坊学院美术学院、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主办,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天津美术馆支持的“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题跋全国巡回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这是全国十省市巡展的收官之展。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全国巡回展,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实际行动。杨家埠木版年画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她集绘画、雕版、印刷、民间文学、民间信仰等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于家居美化、美学欣赏和社会教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使这一古老的优秀画种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活动主办方遵循习关于“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精神,秉持“守正求新”的理念,于2017年初,开始了年画题跋的研究和创作。通过精心选版、内涵诠释、学术研讨、书法题跋、举办展览等一些列工作,将古朴的年画与高雅的书法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有机契合、欣赏价值与教化功能融为一体,精心演绎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品牌——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这是中国木版年画史上的创新之举。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全国巡回展”,2018年6月在潍坊正式启动,10月中旬开始,历时近百天、横跨10省市、行程三万余里,先后在聊城、临汾、开封、宝鸡、苏州、武汉、德阳、重庆、武强、天津十地举办年画题跋展、学术研讨会,走进当地大、中、小学举办公益讲座,到各地木版年画产地参观考察,采访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巡展期间受众3万余人,百余家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给予宣传报道,谱写了一曲“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文化”的精彩华章。

  本次展出102幅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作品,有中堂、横批、长卷等多种形式。为强化展览效果,主办方在展览现向观众讲解木版年画书法题跋的创意设计、艺术特色和全国巡展情况;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作品二维码听每幅木版年画的内涵诠释;他们还组织了现场演示体验活动,衣军先生为观众讲解木版年画书法题跋知识的同时,为观众在自己印刷的木版年画上题跋;于友洋先生一边向观众演示年画刻版和印刷技艺,一边指导观众现场体验木版年画的印刷。组委会还精心制作了微型木版年画和巡展纪念章,观众纷纷盖章留念。活动现场,使观众在观赏和体验中领悟到了中国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对木版年画和木版年画书法题跋的认知。

  是日,“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美术馆二楼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柴博森和潍坊市美术馆馆长黄可共同主持。潍坊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王海亭,全国巡展组委会主任、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主席李宪忠,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院长马志强,山东省报纸副刊工委会副会长、潍坊报业集团副总编窦锦平,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党建指导员丁守起,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衣军,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副院长于友洋,全国巡展组委展组委会秘书长李怀坤和天津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野草诗社副理事长敖堃,天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曹铁娃,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冯韬,天津伍德文化公司总经理顾文忠,原杨柳青画社编辑部主任韩祖音,《中国书画报》社社长何东,北京设计学会理事何敏杰,杨柳青年画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霍庆有;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姜金军,著名美术评论家、文化学者姜维群,天津美院人文学院教授姜彦文,城市画派发起人、青年画家阚传好,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建筑环境系主任李新禹,原杨柳青画社年画室主任刘正,天津美院教授路洪明,《天津日报》高级编辑、国家艺术基金评论员罗文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版画艺术学科负责人、教授,西青区美协负责人李桂金,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古燕斋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马彪,天津美协副主席孟庆占,天津运河画院院长孟宪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大学副教授蒲娇,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艺术系主任、教授孙岩,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大学副教授王坤,天津画院副院长王卫平,《今晚报》原副刊部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吴裕成,天津美协理事向中林,天津美院教授肖培金,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云龙,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南开画院院长邢立宏,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要彬,天津美术馆创作员袁卫平,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兵,天津书协理事、《中国楹联书画报》秘书长张同明,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养峰,天津美术网刘俊仓,天涯艺术网于健,金带福路艺术网张之龙等近五十人参加。

  两地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的年画继承与创新、年画题跋的形式、年画产业的市场化运行等方面展开研讨,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推广普及木版年画常识,培养学生对木版年画的兴趣,使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画种薪火相传,全国巡展组委会还将开展年画题跋进校园活动,走进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和中小学,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专家、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院院长马志强和木版年画传承人、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副院长于友洋分别讲授木版年画和木版年画题跋知识。他们还进行木版年画题跋和年画刻版、印刷演示,并指导学生现场体验。组委会还将到木版年画产地梁平参观学习,拜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专家和艺人,促进两地的交流和友谊,共同为中国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著名画家柴博森在研讨会上介绍天津嘉宾。

  研讨会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柴博森和潍坊市美术馆馆长黄可共同主持。

  潍坊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王海亭代表展览组委会向天津美术馆捐赠作品。

  潍坊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王海亭代表展览组委会向天津美术馆捐赠作品集。

  这个活动从前年开始,是地方美术和当代文化相结合的项目,也是国家基金支持的项目。从地域的民间传统文化,包括当代文化转换我们一直在关注和观察,也是在提供多个角度的平台,我们自己看了潍坊地方文化非常有特色,包括后续注解和文化注释,这个项目做的非常好。

  作为天津美术馆,每个人有责任和义务,梳理本地区的生态。同时也为全国不同地区美术生态、美术成果进行交流、进行文化的对话,让不同的区域良好艺术形态进入到天津美术馆,面向天津的公众。未来的路还很长,类似的项目可以关注和跟踪,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为了未来我们深入研究,关于民族文化、关于文化的当代性转换,未来要做更多的展示和交流。

  在这里预祝活动圆满成功,希望为各个地区文化交流能做出进一步的推动,谢谢大家!

  全国巡展组委会主任、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主席李宪忠在研讨会上介绍“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全国巡展”。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全国巡展”,今天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展。我首先代表全国巡展组委会,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学院美术学院、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向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本次活动给与大力支持的天津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题跋全国巡展,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实际行动。杨家埠木版年画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使这一古老的优秀画种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我们遵循习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精神,秉持“守正求新”的理念,于2017年初,开始了年画题跋的研究和创作。通过精心选版、内涵诠释、学术研讨、书法题跋、举办展览等一系列工作,将古朴的年画与高雅的书法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有机契合,精心演绎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品牌——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2018年3月,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支持。

  去年6月,“全国巡展”在潍坊真正开始启动,先后在聊城、临汾、开封、宝鸡、苏州、武汉、德阳、武汉、重庆、武强等九地,举办了九场年画题跋展、九次学术研讨,走进大中小学27所,到九个木版年画产地参观学习并采访了25位木版年画传承人,受众3万余人,百余家国家和省市新闻媒体给予宣传报道。

  我们这次来天津巡展是一次学习交流之旅。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厚重。半印半绘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久远,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木版年画中独树一帜。尤其在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创新、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天冯骥才主席看了我们的《木版年画书法题跋作品集》后,对这种创新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年画内涵的诠释要更加严谨,题跋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在市场运营方面多下功夫,让年画题跋真正让老百姓喜欢,走进百姓家。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明确了方向。相信今天的研讨会,各位老师的真见卓识,会给木版年画题跋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用学术的力量指导年画题跋,使之不断完善深化,更好地推广普及,让这项传承优秀文化、惠及公众的活动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做出更大贡献。在这里特别说明一点,巡展结束后组委会将着手编辑《木版年画题跋学术论文集》,敬请各位老师给予鼎力襄助。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清代是木版年画发展和繁荣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后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鼎盛时期,形成了全国三大年画市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三大年画市场。杨家埠年销量7000多万张,140余家画店,1000多个品种,题材和内容非常丰富,这个时候杨柳青画店也到杨家埠去,这是清代的情况。

  到了民国的时候,是木版年画衰落的时期,杨家埠也是一样。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多次到杨家埠烧杀抢掠,曾经伤害了杨家埠年画艺人杨太真,所以好多画店处于倒闭的状态,年画的质量也都下降,民国是一个衰落时期。

  建国初期,对于木版年画改革运动,杨家埠和美术工作者一共创作了多幅年画,木版年画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四清运动和对木版年画,特别木版年画画板几乎全部毁灭了,损失是非常大。

  杨家埠木版年画普查和抢救始于2003年,当时冯骥才先生领导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2003年12月在潍坊召开,全国木版年画中期推进会,会上确定把杨家埠作为第一个抢救普查的对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冯骥才先生亲自带领下,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普查。在掌握了大量艺术资料的情况下,编辑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发布会,把杨家埠作为一个范本在全国推开。

  在此期间,在这几年,以及以后几年时间里,冯骥才先生、王魁主任、涂焦主任,带领好多人都去上杨家埠考察,为传承人写口述史。他们为杨家埠木版年画抢救和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形式以木板套色为主,以半印半绘为辅;杨家埠冬天印制的年画叫“冬货”,是过年使用的,一般都是木版套印。属于张挂类的年画就是贴墙上和贴在门上的,过了年之后春天制作年画,有的是连环画形式,再就是大尺度年画,60乘110厘米大年画,这类年画基本上都是半印半绘的。

  上海图书馆存着杨家埠这样大年画120多幅,其中有代表性的杨家埠水浒108将,半印半画这个受杨柳青影响比较大,特别是戏曲类的年画,不管是人物造型、花脸、手绘影响都比较大。

  这时杨家埠木版年画以木版套色为主,半印半绘为辅。两种制作形式同时存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以家庭式传承,子承父业,一个家就是一个画店,既会刻版、又会印画、也进行销售,有的年画是以其他转业形式出现,它这个传承是一家一户,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画店,到了清代时期到外开画庄然后成立画行,这是传承的方式。

  在艺术特色方面,杨家埠木版年画在人物造型方面非常夸张、质朴、自然,非常贴近生活和老百姓,五门神是非常吉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这样一种质朴的感觉。

  色彩方面主要是红绿黄紫黑白这几个对比色,色彩对比比较强烈,比较红火、强烈,这也与当时技术环境有关系。在构图方面讲究饱满、和谐和对称,这是基本艺术特点。

  现代杨家埠木版年画状态,2003年木版年画将近工程结束的时候,杨家埠是36家画店,现在明清时候传承下来的画店还有6家,消失比较快,年画销量在每年80、90万张,这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从历史到现在基本情况。

  首先年画这种文化形式,明清时代在我们中国大地上是一个很普遍的。要有地方志,许多县里面都有自己的年画,由于战乱和时代变更,现在谈三大年画中心还是四大年画中心,实际上都是幸存的和有上天保佑的,怎么集成和传承?还是只靠幸运吗?这个不可以,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强大了,怎么传承下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看到杨家埠有很多感触,他们花了很多钱,从区委区政府立足打造这个品牌,做出了很好的研发效果。我们的文化流传到今天它过去肯定是符合大众的审美,尤其到今天也是大众审美一部分。

  但是下一步怎么继续引导、迎合大众?这是我们在文学艺术传承上首先要注意的,怎么让大众认识到年画的美,这个宣传?不是。我们杨柳青,机场有杨柳青年画店,济南机场有吗?没有,潍坊高铁站有吗?这是你们该做的事,把它传播出去。我今天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通过题跋这种形式进行审美升级,当然还可以做别的审美升级的方法,在那个时代,在上个世纪80年代加上好看的框子,档次一下子上去了。在古代是美,在今天怎么样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附加值?

  今天非常好的题跋怎么发展下去?现在题跋都是每一个人辛辛苦苦写字,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木板套用的方式,像古代刷上去,可能更古朴感觉更好,还有边框,怎么让它更接地气。得让更多人知道,比如说山东国学课本,我说你们山东本地光讲孔老二了,别的文化呢?光讲一山一水一圣人,还有别的人。在我们当地小学课本和省课本把杨家埠年画加进去,因为别无分号,谢谢大家!

  刚才几位老师都谈到了年画,这可以说是年画的振兴,是一个年画的希望。天津杨柳青年画在大的环境下多少有一点不愉快,全国各地也是这种情况。但是当地政府费了很大力气,要把杨柳青打造成“杨柳青年画旅游镇”,跟20几家年画作坊做了很多工作,如何把杨柳青地区搞成旅游镇,以杨柳青年画为代表,宣传力度很大,但是和传承人、作坊都谈到了,同时也即将举办年画宣传活动。

  在这种环境下,这么大好形势下,发展全国各地的年画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现在时机很好,国家给了我们一个大的宣传、一个大的机遇,我们去全国各地参加活动,所以对于年画来讲是一个大好形势,努力奋进,借这个东风把各地年画宣传出去。

  有一个现象,山东潍坊做的还不错,保持地方的特色,现在有的地方他们也想改进一下,大部分学杨柳青年画,这也是一种新的模式,但是希望各地要保持各地的风味和特色,不要千篇一律都去学杨柳青年画的做法,把自己特色给丢了,这个不太好了。

  但是杨柳青这么多年,我们区政府一再提倡怎么样要把杨柳青古镇、把年画宣传出去,让大家更好到杨柳青去旅游。

  大家认可杨柳青旅游景点,更好把杨柳青地方特色东西宣传出去,我们应当更好创作新的作品,现在都在做文创,现在想到“一带一路”的作品,因为年画要与时俱进,每一个时期要有每一个时期作品,给历史留下一个痕迹,给子孙留下一个痕迹,这是我们应当做的。

  年画在明清时期特别发达,但是有一个特点,几大年画产地相对来说都是当地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方便。因为年画传播、受众、销售群体几大年画,包括杨柳青、杨家埠、桃花坞、朱仙镇都有这些特点。现代生活年画逐渐退出一般家庭领域,但是天津杨柳青年画做的特别好,有时候讨论这个问题时,还是得感谢党和政府,如果杨柳青年画和天津泥人张彩塑没有解放后50、60年代党和政府设立专门机构传承和保护,如果完全靠市场化肯定自生自灭了,老百姓不愿意消费,这个东西没了。很多文化事业和产业还是要靠党和政府支持和传承。

  希望全国几个有代表性年画产地、年画特色城镇把各地年画都发挥出来,真正百花齐放,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选择,显得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我觉得杨家埠做书画题跋意义特别大,文创包括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衍生,这个工作一定要做,不能完全保留、保护,完全不动。这个东西不开发、不利用、不走进现代生活,不和当代文化现代东西接轨,这个东西还是不行。所以我觉得杨家埠书法题跋特别有意义,题跋涉及到上百家书法,将来选择一些经典项目,比如说在全国知名度特别高的老先生,字体、风格比较符合杨家埠木版年画书体,将来跟年画一块用制版的方式印出来,将来肯定会有读者去喜欢。

  总之杨家埠的做法,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做法,非常成功,值得推广。也希望引起全国的重视,谢谢大家!

  今天这个活动绝对是一个地区重大举措,而且这是弘扬本土文化,弘扬本地区风俗和特色重大举措。

  年画的形式是中国独有的,唯独中国有年,而且产生了重大的画种——年画,应该说唐宋艺术非常发达,但是都是画家画完了属于一家独有、一家独享,但是唯独年画出现之后变成了大家共享共有一种艺术,这是年画重大贡献,它其实推广了一种艺术到民间,而且民间的艺术进入民间,这样的东西接地气是老百姓欢迎的。

  大家看一看明版、宋版的年画,当中关于节气、吉祥、大家关注的事情,驱神辟邪、迎福纳祥等等这些重大主题都是老百姓期盼的,这些比文人梅兰竹菊更接地气,更有共性,所以说在明清以后中国年画大行其道,一个版有几十万、几百万,因为这是中国在过年利用这个时间切入民间,大家把画请在家里面,挂在那边、贴在那边进行观看一年。

  所以年画的民间基础极好,而且它的艺术蕴含量极大,我认为这是我们今天发掘它仍然具有它的意义,从一家独有变成大家共享一种艺术形式。

  以年节为切入点,而且以祭祖为切入点,把年画深入到民间,使大家敬畏它、供奉它、瞻仰它,最后欣赏它。我们大家看看神像,是大家搁在神灵上其实是一种供奉,大家知道民间没有这么多钱,跟现在一样做佛龛如何如何,做成这么奢侈的东西,民间农村的老百姓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我们知道原来灶王爷灶王龛就是编的小笼子,上面贴着非常小的画片,灶王爷贴在上面,就搁在灶的上面,就是一个灶王爷佛龛,虽然形式简单,但是是老百姓的敬畏心,是对生活的期盼感,这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现在缺乏恰恰是这两点,我们只是变成一种艺术欣赏,这样无形当中使这个东西可有可无,我高兴可以看一眼,不高兴可以不看。但是作为神灵供奉和生活招福纳祥东西的时候,你感觉这个东西必不可少,而且你必须要敬畏有佳,这样的东西放在家里面生命力长久,人会重视。年画重要的功能在这里,我们现在这个功能基本丢失了,但是又有复兴的苗头。

  大家看一看庙里香火现在有多盛,大家就知道了。大家很敬畏神灵,而且很信这个东西,但是作为年画怎么介入这个东西是一个重大课题,不是说信仰不好,不是说神明有什么毛病?都没有毛病,只是我们在对接和理念怎么把它变成不是迷信,甚至一提这个东西就说是迷信,现在逐步都在澄清。我认为年画怎么作为这个切入点,怎么作为这个东西重新进入家庭,并不是没有缝隙的。

  从年画角度来看,年画基本上都消失了,我知道当年天津一家杨柳青年画社,在70、80年代真是鼎盛时期,家家谁不挂年画,家家谁不买年画,那个时候年画尤其在农村是盛行的。

  我刚才说年画之所以盛行,其实是把画家给少数贵族享有的艺术品变成大众化,年画其实是一种大众化,普遍进入家庭,而且在明清时代变成木版,所以从画千、画万,可以无数套版印刷。

  所以说它有这个条件进入家庭,70、80年代恰恰是这种印刷术使得这种艺术进入家庭,大家知道中堂对联包括四扇屏这种形式最受欢迎,证明我们的审美提高了。但是随着时代进步,随着房屋结构改善,随着我们生活钱袋子鼓起来了,大家认为印刷体不值钱了,直接找画家去画了,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但是并不可以说年画从此销声匿迹。

  刚才霍先生提到,天津杨柳青年画到现在为止仍然作为天津人、天津市官方对外交流重要的礼品之一,你如果到国外,把杨柳青年画放在盒里面给外国人,他们很珍视很当回事,所以说年画并没有失去生命力,今天潍坊年画有这么几大优势,我刚才翻了翻,这个画种我知道,但是没有怎么研究,我看到70、80年代后面新创作的东西,真的就没有走样,这个非常好,一定坚持它的本色,不要随意进行所谓的创新,创新必须严格遵守它原有的规范。

  天津市杨柳青年画原来有一个大家,今天韩祖音先生是杨柳青年画创作一大家,另外还有邵文锦先生,在那个时期应该说杨柳青年画是一个创作期很兴盛的年代,在全国总拿大奖的年代,咱们也有在全国入围展、入全集,而且遵守了潍坊年画自己本身的传统,在这个基础上怎么让它更好看、更丰富、更接地气,这是我们必须要艺术家必须研究。

  潍坊做的题跋是一大创举,是老树接新枝,但是怎么让它接地气,让它市场化,让它在艺术领域当中,在全国艺术创作当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应该解决的当务之急,这是我们在全国巡展之后应该做的。

  应该说这样创作如果培养出一批画家来,培养出一批真正愿意学生进入当中,民间美术艺术变成主流艺术,进入主流殿堂并不是神话。杨柳青年画之所以最后这么好,这么受大家追捧,它最后进宫了,受到了北京皇家的承认,所以说并不是神话。

  在全国民间艺术凋敝的情况,怎么让老树开出新花,其实世间事就是这样,最不易容易做的最容易成功,最容易做反而最容易成功。非常有道理,大家都感觉画城墙一样大的东西,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很容易成功,千军万马都画成这样了,你在全国美展入不了奖,最容易动的东西反而最不容易拿奖,我们现在是最不容易,现在我们争取了一点资金,有的地方没有资金、没有人员、没有政府支持,最不容易,但是大家只要咬紧牙关,路子走正了,我认为我们成功的希望就最大。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展览和座谈活动,作为中国书画界专业媒体,我们这些年特别关注各个地方地域文化发展,杨家埠木版年画无疑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组成部分。

  如何使这种传统文化在新的时期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实际上全国很多地方在努力和研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领域的尝试。今天特别高兴看到杨家埠木版年画和书法完美结合,使传统艺术用以一种新的形式可以在当代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同时来提升它的艺术水平,这是非常值得可喜可贺一件事情。

  我在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其中有一个课程就是中国传统人物造型。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当中各个时期、各个方面人物造型进行分阶段的研究和分析,各个时期艺术特色到底是什么呢?同时我们最近在做年画教学研究,今天是一个好的机会,让我们更全面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特色。

  不久前,由天津画院组织,天津有一个重大题材创作,我们带着研究生在进行一件比较大的创作,创作中体现天津现代京剧发展情况,其中人物造型很多源于年画造型,吸取一些年画元素。同时把它当做一个课题,对于年画当中人物造型进行分解,在年画当中人物造型是如何夸张?如何妆饰?如何变型?传统年画当中很多情况下应该体现了不同时期大众的审美要求,和过去文人画有些不太一样,文人的东西个性化多一点,可能不见得是这个时代的审美取向,我们年画不是,年画集中了这个时期一定的时间,演变成一种审美体系。这实际上应该说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

  我看到杨家埠年画进行了创新,在新的创作作品当中有很多有益的成分和成功的地方。但是不排除有些地方把原来精华和味道变没了,这是我们要关注的地方。在创新发展当中,如何坚守住精华,真正有意义的元素和品质,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进行新的创作,我觉得这是一个课题,我们作为学校不断在探讨的东西,谢谢!

  今天很高兴参加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展出,从我个人感受来看,今天看到潍坊年画具有它独特的特点,尤其在诗文、诗句、历史传统题跋方面更具特色。给我的感觉杨柳青年画和杨家埠年画都、桃花坞年画各具特色,都有它的历史地位。

  主要谈一下山东年画,山东文化源远流长,在各种文化和道德传播方面在全国是领先的,它的历史地位作为年画一种传承,年画之所以传承到今天,我看了一下杨柳青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都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它的的定位方面也有共同特点,在这里我也希望我们两地之间应该很好的交流,我说这个交流有几种形式,一个是展览交流、一个是座谈交流,还有一些艺人或者传承人经常在一起交流,比如说开办各种培训班,包括做一些独具特色的活动,把年画推向更高的高度。

  年画是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名片,刚才前面老实说的非常好,如何让我们的年画会“讲话”“会讲历史”“会说话”,会形成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地区特色,需要很多年画艺人和年画创作人、管理者大力支持和引导。

  最后预祝杨家埠木版年画大获成功,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诚挚张开双臂欢迎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走进天津,进行很好的交流和发展。

  把文化分层研究,年画来自于民间大众文化,书法来自于人精英文化,这二种文化结合在全国巡展,是一种尝试和创新。

  但是如果从年画史角度探索两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源头,不是现在才有的。比如说在清代晚期杨柳青年画有职业画家(钱惠安)加入,钱惠安把精英文化书法题跋放在年画上,但是那种书法题跋不像现在两种不同形式脱裱在一起,在清末、民国时期是雕刻在画板上,这种形式在清代乾隆年间,也就是桃花坞那个时候叫姑苏版,有一批胜景图,比如说西湖十景、姑苏舱门图,都有很多书法题跋在画板上。

  就山东而言,杨家埠和高密早期年画也有书法题跋的形式,但是所有这些都是把题跋内容雕刻在画板上,然后再印刷年画的时候连题跋一起印下来,和现在创新形式有一点不同。

  就题跋内容而言,我看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展更接近于对年画内容的解释,所以出版书上也有释文,对于年画解读其实年限意义非常大,举一个例子,在座不太熟悉,早在19世纪末,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到杨柳青和中国其他年画产地收集年画,现在海外收藏中国年画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有超过5千幅年画藏品,它不仅仅重视年画本身的艺术性,同时作为一个俄罗斯汉学家还请到京城一些文人帮他解读年画,解读这些年画起了一个名字叫“粗话解说”,我们从始至终在跟俄罗斯有联系,我们发现这一套价值非常高古籍,到现在中俄之间没有公开和出版。他解释这些画其实在今天看来,可以说是100多年前杨柳青人或者北京人对于画上符号的解读,这种解读到了今天再去采访杨柳青传承人的时候,其实有时候中间存在一定误读。

  对于年画释意内容的解释它的文献价值非常高,它解读这一批年画文献收藏在俄罗斯的冬宫,我们的年画中心从2011年开始做第一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就跟冬宫一直在探索出版这一批文献,直到今天因为中间也换了历任中方部的主任,我们一直在努力,可喜的是一千多幅原件高清文献我们拿到了,把这些文献跟杨柳青早期流传到俄罗斯的年画进行了对照,我们一直在进行这个研究,很愿意跟专家学者就这些早期文件和资料进行交流和研讨谢谢!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题跋巡回展从艺术形式上是一种创新,通过这种形式创新使大家对于古老的艺术形式,虽然时间不是特别长,又使我们感到它的魅力。

  但是形式创新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复兴勃勃的生命力,今天书法题跋对年画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或者挖掘机会;但是仅仅这种形式是不够的,就需要我们对于年画下一步怎么走,如何让更多人去接受它,提出一个更新的课题。

  刚才姜老师也说了,年画是一个普及性的艺术形式,如何让这种本身具有广大受众艺术形式在将来时代让大家更广泛的接受它,就需要把我们时代的精神和时代的元素加进去,因为一种艺术生命的形式归根结底来源于它对生活挖掘和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如果没有新时代的感受和新时代的元素,仅仅保存一种形式可以不可以?可以;从文化传承、艺术传承角度讲,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留它,但是我们更需要是复兴一种文化精神,现在谈中国民族文化复兴,这种复兴不是说复兴到汉代、复兴到唐代、那个时代去,是把这个时代活生生的生命力与当下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这种艺术形式生命力才会长久。

  巡回展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让大家有机会认识到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通过活动的推广,让大家从学术的层面、从更深广的层面深入挖掘这种艺术形式下一步如何去改善它,如何去发展它。因为时间的关系,仅仅说一下自己的感想,再有时间、有机会和各位专家教授进行深入探讨,谢谢大家!

  在十九大习主席讲话精神,弘扬、传承继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大前提之下,我们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全国巡回展来到天津,等于给我们传经送宝,再次表示感谢!

  第二,年画是跟年节、年俗、民宿文化相结合和产生的。过年的时候家家贴年画,有民俗的习惯了贴年画,故成为民间木版年画,便于生产、便于留存,这种出版形式和生产的形式。

  我去很多次杨家埠,多少年前我们三地做过联办,杨家埠、杨柳青、桃花坞,我也是做杨柳青,后来做美术编辑,我也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我去过他们美院讲非遗和年画,去天大讲非遗,讲布老虎和雕刻葫芦,这些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常重视拿出一定时间和资金,免费吃住,让大家来学习,提高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这是好的现象,应该这样去做,值得鼓励和我们去学习。感谢党和国家拿出那么多资金,拿出那么多时间把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说到底上,刚才好多专家讲了一些话,路老师也讲到这个话题,年画、年画顾名思义过年贴的画,年没了,什么时间贴画,贴什么样的画,这里面有一个最终根本问题,如何发展年画?如何保留年画艺术品种?如何让年画品种家喻户晓,它就一个实用性,在好不实用家里不贴了,不挂了,怎么去传承。

  今天看到书法题跋的年画有感想,第一有机结合达到完美艺术效果,新的想法、做法很好,值得推广。但是有一点不是每一幅画都这样去做,每一幅画都用书法去写,写完以后实用不实用,家里能不能挂,因为现在时代在变,老百姓欣赏习惯也在变,几百年流传下来民间木版年画,还适应不适应去挂、去看、去欣赏。刚王坤也讲了这个,在王坤那组织过两次国际木版年画论坛,世界各地的国家都把中国木版年画珍藏在国家博物馆里,当着珍品这样保留保存着,我们拿着手里的木版年画怎么样发挥它的作用,怎么样把木版年画艺术形式走向各家各户,画社也在做这个问题,好多载体,比如说放在景区上、手卷上、手机壳,这是一个载体,更主要是创新,杨柳青年画,我讲课的时候说了,第一要适合生产,不适合刻、不适合印、不适合画,再好的创新不存在。老百姓不喜欢,你再符合创新要求、制作要求,老百姓不喜欢没有人要,也不行。

  所以,难点很大,所以我们积极创新,在原来基础上创新,不是加内容就是创新,为什么民间年画那么简单?不是简单是简练,几条线把结构画出来了,而且很适合刻、适合印、适合画,用笔染的时候特别适手,现在有些人创新几乎接近于人物工笔画,认为这是提高和创新了,大错特错,不适合刻、不适合印、不适合画、更不适合生产,所以创新杨家埠年画是套印上去的,它也应该符合自己的特点,就跟我们看农民画一样,农民画我们专业看好多缺点,什么透视、比例、结构、色彩,恰恰缺点就是它的优点就是它的特点,你把它改了就不是它。

  所以,民间年画有民间艺术特点,各地都是一样的,苏州桃花坞也好、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也好,包括河南朱仙镇也好,全国各地那么多木版年画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的地方,你放在一起它姓张、它姓李、它姓赵非常明显,所以要保留自己的特点,更好丰富自己的特点,这一点做到了,更主要如何挂在老百姓的家里,起到年画的作用,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我看了一下,刚才我说不是每一幅画都可以这样去做的,生硬的加书法不好,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

  要加上教意,不是解释画是什么内容,更主要通过画人们受到什么教育,这也可以考虑。

  在装璜表现形式上怎么样适合现在房间,适应人们欣赏要求和欣赏习惯的需求,不要一张纸挂在那里,不可能。所以说刚才霍老师讲了杨柳青年画问题,成立的馆我也去看,西青对这个非常重视,西青政府非常重视,学校有课本,一年级学什么,二年级学什么,三年级学什么,现在西青电大免费培养年画人才,最后给夜大毕业证。

  我去西青也讲了三天课,培训所有小学、中学老师年画,所以西青区政府非常重视这一点,应该继续发扬这个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没有考虑是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坊杨家埠年画两大作品一次会合,我就想到了,杨柳青出了一位既收藏年画也研究年画大家,叫(王祖春)先生,翻了一下他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大量民间调查和民间年画作品收藏编了一本名录,各地年画都有,潍坊的年画他写了几句话,我觉得挺简单,但是跟今天会议的主题合的上。我读一下王先生的评价,他说“潍县的年画题材广泛,以民间故事、戏曲小说居多,人物形体面貌普壮,色彩简明多目。”色调比较单一,但是特别新颖,符合民间的审美,“风格与江南、河北截然不同”。他还记了一段当地的谚语“刻版做案子,捎带乎扇子”,潍坊县民间年画的作坊不但可以刻印木版年画,还可以刻印扇面,冬天卖年画,夏天卖扇面,他发现潍坊年画里有一幅作品叫(白英俊画扇面),天津杨柳青年画也是有的,杨柳青传说也特别多,(白英俊)是一个虚构的民间女子做年画,也反映了两地年画交流。

  今天杨家埠年画搬到天津,在天津展确实是两地文化大事和一种交流,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年画已经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保护年画制作技艺,有的时候一谈进入非遗了,非遗保护的是怎么创作年画,怎么刻版、怎么套印,怎么上色这些技艺,用民宿界比较通俗的说法,非遗是什么?不是东西的那种文化,不是保护了这个年画,保护的是制作年画技艺,所以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想法。但是年画还需要保护,我们希望年画普及到千家万户,家家可以挂木版年画,这个文化也需要进一步普及,怎么传承怎么普及也有一个宽众和窄众的问题。

  比如说今天的展览,在年画上题上字装裱在一起,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艺术品,但是这实际上是把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结合,这种结合也是宽众,也是窄众的,如果从年画历史来看,年画是现在门上画的东西,从历史上记载先画鸡做门神,再画虎做门神,后来把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放一个刻的木偶,放一个桃木的棍子这就是护家的神,把这个作为一种纸上的东西,画在纸上了。就是因为有了刻版了,跟印刷术一样,有了纸,有和印刷术,把木简上竹简上写字抄书,一下子普及了。

  现在普及的技术完全有,但是打民国的时候面临刻板这项技术面对挑战是现在任意的技术,现在喷绘都可以,任意可以复制了,这是最大的挑战,我觉得年画这项技艺的传承,它的发展方向也许窄众更是出路,在印刷术这么发达的今天,在复制技术这么发达的今天,木版制作不可能挑战发达的技术手段,你只能发展自己最传统、最特色的优势,我这个东西是木刻的,即便今天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挂这个东西,但是我有生命里,像霍先生讲,老百姓出国也带这个,作为国家礼品也送这个,这才是能够原汁原味,把它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把它原汁原味保留下来,作为一种艺术品,作为中国文化象征品,也许更是它将来能够传承的出路。

  全国巡展组委会名誉主任、潍坊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王海亭在研讨会上发言。

  天津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人文荟萃,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全国城市巡展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年画书法题跋艺术成果的平台,也使我们获得了同各地年画艺术界、书法界的各位老师和同道进行深入交流,向大家学习请教的宝贵机会。因为我自始至终参加了年画书法题跋工作,也参加了部分城市巡展活动,自己有一些切身感触和粗浅认识,这里向各位专家老师和艺术同道做一汇报,算是抛砖引玉吧。

  我发言的主题是,从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展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杨家埠木版年画书法题跋这一创意,是2017年年初提出来的。活动大体经历了创意策划、年画甄选、跋文撰写、书法创作、潍坊初展,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和进行全国城市巡展这样几个阶段。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艺术品种,通过书法题跋这种形式在全国重要年画产地进行巡展,应当说是中国年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年画书法题跋的要义,在于把中国民俗文化结晶一一古朴的年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一一书法艺术融为一体,找到了一个民俗文化与高雅艺术的契合点,打造

  了一个欣赏价值与教化功能有机融合的跨界艺术品牌,从而提升了其应有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年画书法题跋在潍坊首展的基础上又组织了全国十城市巡展活动,更是在艺术创作、研究与传播交流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初步走出了新的路子。

  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并进而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在年画书法题跋活动中认真地贯彻这指导思想,从艺术形式、思想内容和传播方式等几个方面,尝试和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并力求在创新性发展方面有所突破。这里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年画书法题跋尝试在艺术形式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使年画与书法两种艺术门类密切结合起来,并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一方面,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门类,因为书法元素的介入而获得了新的观赏价值和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它又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内容。现在一般的书法作品,除了临摹古人经典作品以外,多以书写古典诗词或新创诗词、楹联、文人小品、书札等内容为主;自然,题跋也是一项重要书写内容,但专门以年画跋文作为书写内容并集中展示,尚属首次。它无疑使书写进入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书法的创作题材和内容。从艺术形式上看,由于题跋文字要以画面为中心和主体来安排,这就要求在书体选择、笔法墨法、章法布局乃至色彩搭配等方面,做到与画面相协调。要从“题跋”这一特殊定位出发,精心进行设计和创作。这与其说是在创作上给了书家一个限定,倒不如说是在有限的纸面上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从而使书家更多地激发创作灵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达到创作目的。从这次巡展所征集和展出的作品来看,书家在这方面还是付出了艰苦努力。作者力求使书法题跋与年画画面做到珠联璧合、浑然一体,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尽管一些作品在这方面还有不少改进空间,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这也说明,只有在认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着力于转化,致力于创新,才能使传统的艺术形式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也才是对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弘扬。

  二、年画书法题跋尝试在画面诠释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使年画的思想内涵得到更全面的发掘和更深层次的阐释,从而赋予其更强的现实教化功能。年画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它既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精华,如“天人合一”、“自强不息”“中庸和谐”、“修齐治平”、“仁义礼智信”和孝道等,也寄托了民间百姓的理想和希冀,如追求安居乐业、家境富裕与生活幸福,渴望纯真爱情、美满婚姻与子孙绵延,推崇慈贤孝悌、家庭和谐与邻里和睦,希冀子孙勤勉读书、建立功名与报国酬志,期望官员清廉、政治清明与执法公正,倡导爱憎分明、扶正祛邪与拒恶从善,等等。这些传统思想文化及价值追求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资源。我们在年画跋文起草和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做到对年画旧有说明文字内容进行正确分析和适当扬弃,注重在年画思想内涵的深入发掘和准确阐释上着力,特别注重分析它在当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借鉴与启示意义。通过这种“转化”做到“古为今用”,

  对年画思想内涵的深入阐释,我们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正确看待对年画释义的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对年画涵义的阐释,有些很容易形成共识,但有些则存在争议,这也是正常现象。争议主要在于对某些年画内容本身的解读。如《包公上任》画面中钦差向包公跪呈圣旨,而依照封建礼仪,钦差大臣宣读圣旨时包公理应下跪接旨,故此举显违礼法。对此,有的认为包公是“文曲星”下凡,人就应给神下跪;有的则认为此举别有深意,表达了百姓一定程度上对皇权的藐视,对公平正义的推崇和祈盼。再如对、《华容道》中关羽释曹操一事比较大。有的认同《三国演义》和民间传统看法,认为关羽熟读《春秋》,深明大义,甚至赞誉他“忠昭日月,义薄云天”,释曹符合“有恩必报”这“义”的道德规范;有的则认为关羽此举是为报私恩而弃公忠、背大义,并不值得称道;还有的认为诸葛亮未出隆中即纵观天下

  大势,预筹三分之局,料定此时灭曹操实不利刘,故遣重情尚义的关羽守华容以放曹操北身所谓见仁见铝,诸说不一。故我在诠释《华容道》这幅年画后曾赋诗一首:“火攻赤壁照天烧,关羽华容释曹操。曰义曰忠两难选,千秋功过待分晓。”我们认为,有不同见解、提出问题和疑惑是好事,可以促使我们对年画释义作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提高阐释水平。C是对年画的解读和阐释要“守正”,即力求做到恰如其分。我们把握的基本原则,就是“守正求新”,“守正”是前提,是基础。这里重在把握好个合适的“度”,即分寸。“过犹不及”,我们不能为了“古为今用”,服务现实,就脱离年画本义去进行过度阐释,无限引申或任意拔高,更不能穿凿附会,无中生有,硬给年画附加上它本来所不具有的思想意义。如果这样做,就不是秉持一种严谨科学的洽学态度。其结果,不但不能使年画内容及其思想意义得到正确

  的解读和阐释,发挥其应有的教化作用,反而会使受众难以认同,甚至产生拒斥感,从而削弱和损害年画的认识价值和教化功能。

  三、年画书法题跋尝试在年画传播方式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使它更广泛地进入社会公众视野,并以此为契机,为年画更好地走向市场开辟新的渠道。年画来自民间,与民俗融为一体,历来深受百姓喜爱,因而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接地气”,在于“亲民”,即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息息相关。年画既可以贴之宅门,又能够登上厅堂;既可以糊在灶旁,叉能够爬上炕头。一枝一叶饱含情趣,一颦一笑动人心弦。它在潜移默化中抚慰人们的心灵,丰富和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然而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对象、审美情趣的巨大变化,传统年画的生产虽得以延续,但其受众却日渐减少,加之传播渠道狭窄,市场消费明显趋于萎缩状态,反过来也影响了年画艺术的持续发展和繁荣。这在全国年画艺术领域,恐怕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次年画题跋活动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试图通过艺术上的创新,使年画更较好地适应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以促进年画市场发育,逐步开拓年画消费市场。在活动中我们实行了“四个密切结合”:一是把年画研究与书法题跋创作密切结合起来,二是把作品集中展览与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推介密切结合起来,三是把原产地展览与其他年画产地巡展交流密切结合起来,四是把作品展示鉴赏与理论研讨、年画知识普及讲座与年画印制和题跋书写的现场展示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这次全国十城市巡展,每到一地,我们都要在举办展览的同时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方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都要到大中小学举办一次讲座,向青少年学生介绍年画知识、书法题跋的基本情况和主要

  特点,并现场演示年画印制和题跋书写,让学生亲身体验印制年画、题写跋文,学生参与的热情都非常高。事实说明,只要我们勇于创新,找到合适的载体和渠道,年画还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从而更广泛的进入公众生活的。

  四、年画书法题跋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探索,对于反思和改进我们当下的艺术创作也有鲜明启示和重要借鉴意义。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也要面向时代致力于创新性发展。年画题跋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去深入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即当下的艺术创作应如何借鉴其宝贵经验,切实做到“继承传统,适应时代,扎根生活,亲近民众”。首先必须继承传统。丢掉传统,艺术创作就失去了根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谓“转化”并不是要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要尊重传统,并着力对其精神文化内涵进行正确阐释、深入开掘和提炼升华。其次必须适应时代。适应时代要求,不仅仅是指艺术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同时在其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上,也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环境、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在这方面,五十年代以来新年画创作的成功艺术实践,就是一个光辉范例;这次年画题跋活动同样坚持了这一正确方向。三是必须扎根生活。年画的最大特点在于贴近百姓生活。艺术家只有从鲜活的生活中选取题材,获得灵感,才能开掘自己的创作源泉,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四是必须亲近民众。艺术要真正亲近民众,服务民众,这和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内在统一的这里所谓生活,主要是指人民大众的生活、工作、事业与奋斗,是他们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而不是艺术家把自己

  关在屋子里或几个人的小圈子里那种孤芳自赏、甚至是无病的生活。那些反映和刻画人们勤劳致富、家庭美满、安定祥和的年画之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原因即在于它十分贴近百姓的生活。我们今天要推进年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同样必须扎根生活,亲近民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需求,创作出更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总之,这次年画题跋展活动,为我们更自觉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推动艺术创作的进步与繁荣,特别是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和新的语境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获得了一个新的视角,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是新的尝试。

  无论是年画新内容的尝试、还是在题跋文献艺术创作上,都有一些进一步思考和探索问题,还有很大改进、完善和提高的空间,刚才专家们也谈了很好的建议,特别是题跋艺术形式多样华和表现手段丰富性,这方面追求上,还需我们下很大的气力。至于说到年画面向社会公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年画作品,以及一些相应文化衍生品,衍生品的创作非常重要,走进市场除了年画本身以外很多搞一些衍生品,进一步开辟年画市场,逐步形成艺术创作和市场发育良性互动,更是一项兼具的任务。

  我们也很想在这方面继续得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指导,我们要深入交流协作互相学习借鉴,大家共同努力来推进年画艺术创新,发展了拉动年画事业更好满足当今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精神文化需求。

  这是一些粗浅的认识汇报一下,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左起:韩祖音、邢立宏、刘正、张养峰、吴裕成、丁守起、窦锦平、马志强、汪海婷、柴博森在研讨会现场。

  左起:姜维群、何东、马驰、冯韬、董铁山、向中林、王坤、蒲娇在研讨会现场。

  左起:肖培金、袁卫平、路洪明、孟庆占、王卫平、韩祖音、邢立宏在研讨会现场。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题跋全国巡展”天津站学术研讨会现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99%的人都不知道的免费在线制作电子画册的网站
下一篇:南京画册规划用什么情绪就会出现什么效果